文化 > 老照片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美军策划的“绞杀战”

作者:屈建军/文 刘 鹏/供图

来源:中国报

2020-10-23 星期五

开栏语

    1950年深秋时节,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随后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作战,历时两年零九个月。从1950年10月25日起,以运动战为主,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迫使敌方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从1951年6月中旬起,以阵地战为主,志愿军挫败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粉碎了敌军“绞杀战”、细菌战和侧后登陆计划;同时,也主动组织了多次凌厉的攻势。至1953年7月,经过金城战役的殊死较量,敌军在遭受重创之后,不得不同中朝方面签署停战协定。至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志愿军面对敌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报》在“文化版”特别推出《老照片·打击侵略者》栏目,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老照片收藏家刘鹏提供照片,本版责编撰文,图文并茂、多视角地呈现抗美援朝中反“绞杀战”、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展现志愿军指战员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保卫万城至肃川317地段的志愿军高射炮阵地

    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7个多月,连续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在遭到中朝军队连续五次战役沉重打击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于1951年7月10日派出代表坐下来进行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最艰难的停战谈判。但从一开始,美军就一面在谈判中节外生枝、恣意刁难;一面又在战场上频频发起进攻,妄图以军事压力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敌军在其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依恃其空军优势,出动大批飞机,对朝鲜北部交通枢纽和重要路段实施狂轰滥炸,企图摧毁北部的交通运输补给系统,瘫痪中朝军队后方,破坏其防御的稳定,窒息志愿军前方作战力量,从而达到其在谈判中迫使志愿军方面就范的目的,美军把这种持续的战略性轰炸称为“绞杀战”。在防空火力薄弱、技术装备和物资器材极端缺乏的条件下,志愿军以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行反“绞杀战”斗争。

    1951年7月至8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实施疯狂“绞杀战”,与此同时,罕见的大雨也为后勤保障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扭转后方运输和物资供应的被动局面,志愿军后方部队在集中力量进行抗洪抢险的同时,开始了反“绞杀战”的斗争。

    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的“夏季攻势”,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采纳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施的建议,集中美国空军第五航空队、远东轰炸机群和远东舰载航空兵的1200架飞机,对朝鲜北方新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带的铁路、公路、桥梁,展开了昼夜不停地毁灭性轰炸,美军将此称为“空中绞杀战”。

志愿军铁道兵团的指战员们创造了“简易双臂架桥机”,
把战时抢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7倍。
 
 
 
美军在我交通线上投下了大量的定时炸弹。
这是铁道兵战士将定时炸弹扛离铁路线。

    为打破美军对“三角地带”的重点封锁,从9月开始,志愿军空军奉命担负起保护平壤以北主要交通线和掩护安川地区机场修建的任务。

    当时铁路各线桥梁随修、随冲、随炸,断的时间多,通的时间少,铁路运输能力急剧下降。

    为了对付美军对铁路、公路的封锁和破坏,逐步改善运输状况,志愿军不断增加抢建抢修力量。铁道兵部队增加到了4个师又1个团,还有一个援朝铁路工程总队,工程兵部队增加到8个团又2个营。

    志愿军第九兵团的二线部队也投入到了开辟新公路的战斗中。美军实施“绞杀战”后,中央军委又从国内调集了一批老后勤兵和司机入朝作战。

    仅仅被动挨炸是不行的,因此,志愿军在调集抢修力量的同时,还调集防空部队部署到交通线上。集中了高射炮兵1个师又2个团另6个营,用于保障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9月15日,中央军委作出加强铁路及江桥方面防空力量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志愿军于9月下旬又抽调高射炮兵1个团、11个独立营和6个高射机枪连,加上原来部署在铁路运输线上的高射炮兵部队,在铁路线上组成了4个防空区。

    从10月中旬开始,陆续抽调高射炮兵部队加强了对铁路运输线的掩护力量。到12月,担任掩护铁路运输线的高射炮兵部队已经占到在朝鲜高射炮兵部队总数70%,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部署在“三角地带”。

    为了统一指挥作战,12月,志愿军又成立了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

    志愿军空军参战后,被部署到靠近交通线的重点区域,集中抗击美军飞机的轰炸。

    通过一番调兵遣将,志愿军后勤兵力从入朝初期的1个后勤兵保障35个战斗兵,上升到1个后勤兵保障6个战斗兵。这为取得反“绞杀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群策群力,各军兵种在统一领导下密切协同、积极斗争,将敌空军的活动空域压向清川江以南,并形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胜利地粉碎了敌切断我交通运输线的企图,打破了敌军“空中优势”的神话,使我后方供应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952年2月10日,在空战中,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击落了
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驾驶的F-86喷气式战斗机。

    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频频出动作战,给号称“王牌”的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在空战中,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击落了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驾驶的F-86喷气式战斗机。我空军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

    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我军共击落击伤敌机4528架。我军损失飞机80余架、高射炮30门、被炸坏火车机车502台、车厢4550节;高射炮兵部队和铁路抢运、抢修部队伤亡2300余人。

    在志愿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沉重打击下,经过铁道兵、工兵部队积极顽强的斗争,美军历时10个月的“空中绞杀战”彻底破产了。美军最后也承认:“事实很明显,对铁路线进行的历时10个月的全面空中封锁,并没有将共军挫伤到足以迫使其接受联合国军方面的停战条件的地步。”“尽管实施了‘绞杀战’,共军地面军队的力量仍旧稳步地得到了补充。”“到最后,联合国军航空兵部队对北朝鲜铁路运输进行的空中封锁活动却完全失败了。”

    ([美]罗伯特·富特雷尔《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10月9日 总第358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