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红色记忆

“八一开航”七十年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报

2020-08-13 星期四

    1950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建军节,新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式开航,史称“八一开航”。此时,距从战争废墟中崛起的年轻共和国成立还不到一年,民用航空以这样的速度开航,令世人称奇。

“北京”号飞机

起 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民用航空业是为统治阶级和富人服务的。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未有过自己的空中交通工具,而是凭借双脚,与拥有飞机、汽车、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敌人进行不屈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正如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关作战时,在山海关写下的“胜利在脚上”的宣传口号。随着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我们用敌人的汽车建立起自己的摩托化部队,用敌人的飞机建立起人民空军,公路、铁路也逐步回到人民手中,而新中国的民用航空,也必将服务于人民。

    1949年3月8日,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等在西柏坡专门听取有关方面的汇报,中央军委于17日作出成立军委航空局的决定,负责领导中国人民的航空事业。

    开国大典之后,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立民用航空局,管理民用航空事业,受空军指导。军委民航局成立仅一周,一个特大喜讯令航空人欣喜而振奋。

    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全体员工4000余人,在两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领下,毅然在香港发布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建国大业正在开始,经慎重考虑结果,决定依照公司一向服务之方针,并顺应全体同仁一致之愿望,自即日起开始复员回国,所有人员器材即将逐步运回国内,以便筹划恢复原有业务。并自即日起宣布停止通航蒋管区域,与国民党政权断绝关系,归附人民中央政府,听候指示,不胜迫切,谨此电闻。”

    当日清晨6时30分,在香港启德机场,一架名为“空中行宫”号的客机,载着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及员工悄然起飞。经过5小时45分钟的飞行,“空中行宫”号平安降落在首都北京。同时飞回大陆的还有两家公司的11架飞机。这次起义被称为“两航起义”。

    “两航起义”人员飞抵北京后,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于当晚设宴招待。

    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政府束缚下走出来的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激动地说:今后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再也不会遭到阻碍了。

    11月12日,毛泽东主席致电祝贺“两航起义”的爱国壮举,电文如下:

    中国航空公司刘敬宜总经理,中央航空公司陈卓林总经理,及两公司全体员工同志们:

    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全体员工在两公司总经理领导下,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和慰问。希望你们团结一致,为建设人民航空事业,并为保卫留在香港的祖国财产而奋斗。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同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也致函祝贺:

    刘总经理敬宜、陈总经理卓林并转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全体员工们:

    热烈地欢迎你们在刘、陈两总经理领导之下的光荣起义。我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名义,接受你们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九日电报的请求,宣布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资产,并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对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管辖。兹特任命刘敬宜为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为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希两公司留驻香港及待解放区全体员工,今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刘、陈两总经理领导之下,团结一致,提高警惕,粉碎反动派的阴谋,负责保护一切资产,听候进一步的指示。所有员工生活,统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尚望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

    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11月15日,在欢迎“两航起义”到京全体人员的宴会上,周恩来说:新中国的民航事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新民航,人才是主要的,起义人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争取两个航空公司起义人员都能从香港回来。我们有了这“星星之火”,一定能够“燎原”。

    筹 备

    的确,“两航起义”当之无愧是“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随着国民政府航空公司员工不断起义,陆续返回大陆,他们带来的人才、设备、技术,为开启和建设新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及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力量。

    发展民用航空事业意义重大。在辽阔的祖国大地,经空运的旅客、邮件、货物,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运抵全国有航线的城市,由此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将为恢复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当时,新中国有限的运输机,主要担负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一些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军委民航局成立后,立即开始筹办恢复国内航线航班,并进行了初步规划。

    1950年8月1日,“北京”号机组人员开航前留影。

    当时,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还不可能创办大规模的民用航空,所以,新中国民航开辟国内航线的规划,要根据国家恢复国民经济工作的需要,只能局部、有限度地通航。

    1950年3月31日,军委民航局局长钟赤兵、副局长唐凯向党中央、毛泽东作出关于中国民航经营方针的报告,提出民航经营方针为小飞机的原则和采用企业制的建议。4月3日,毛泽东指示:“所拟方针可用,具体实施办法,请与周总理、聂参谋长商酌办理,并与空司协商配合。”

    1950年6月,军委民航局设立了机务科和航务科,逐步拟订了适合当时实际的民航组织、财务、营运、机务、航务等工作计划,并起草制定了相关制度。从1949年年底至1950年上半年,军委民航局先后组建了天津、广州、重庆办事处和部分航站,担负了北京、天津至重庆、昆明、兰州等地的专包机飞行任务。随着全国民航各地方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军委民航系统在组织机构、技术力量和物资准备上,逐步具备了开辟航线的基本条件,正式在固定航线上经营定期国内航班业务指日可待。

    开航前的准备工作逐步到位后,7月18日,钟赤兵、唐凯向周恩来、聂荣臻、刘亚楼等呈文,正式请示开航事宜,并提出了方案。

    方案提出,拟于1950年8月1日,以三架飞机复航天津至重庆、天津至广州的直达线,及重庆至成都、至昆明、至贵阳、至汉口的班机飞行;其中,两架飞机以天津为基地飞广州、重庆,一架飞机以重庆为基地飞成都、昆明、贵阳、汉口。

    7月21日,周恩来在开航事宜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这意味着国内民用航空线将从1950年8月1日起,正式启用。

    按照通航计划,首先开辟天津—汉口—广州和天津—汉口—重庆两条直达线,以及重庆—成都、重庆—昆明、重庆—贵阳、重庆—汉口四条支线的班机飞行。开航后,主要满足客运和邮运的需要,也可适当载运货物。各线的通航业务,暂由军委民航局各该地办事处所属的民航空运代办所办理。此外,为增进民航建设与适应各地人民的需要,军委民航局也在积极筹划增辟其他各地间的通航事宜。从8月1日开始通航的各线,也将随需要与可能增加班次。

    与此同时,民航天津办事处正式成立机务工作队,为“八一开航”做好准备。当时正在天津休整的“两航起义”员工,听到8月1日要开航的消息,纷纷无偿捐献出自备的维修工具,以解维修工具奇缺的燃眉之急。而为天津—汉口—广州线选定的开航班机,正是“两航起义”人员飞回大陆时的带队长机“空中行宫”号。

    开 航

    “空中行宫”号,机型为CV-240,是美国“二战”后研制出来、1947年3月投入使用的豪华中型客机,飞行时速为380公里,有两台活塞式发动机及调节音响、气压等装备,可载客40人。

    1948年年底,中央航空公司从美国购买了6架飞机,CV-240是其中一架,为当时中国民航最大的运输机,在原国民政府交通部民航局的注册号为XT-610,被称为“空中行宫”号。当时,由于中央人民政府对民航飞机表面的喷涂还没有作统一规定,该机起义飞回大陆时,后机身外仍是中、英文标注的航空公司名称及航徽、注册号,只是将飞机垂直尾翼两侧的“青天白日旗”,改为五星红旗。

    7月25日,周恩来批准将“空中行宫”号更名为“北京”号。29日,军委民航局在北京西郊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礼。钟赤兵在典礼致辞中说:“该机根据全体民航人员的要求并获得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以人民中国的首都北京为名,这不仅是该机驾驶人员的光荣,也是全体民航人员的光荣。”“两航起义”驾驶该机归来的总飞行师潘国定代表机组人员发言表示,要努力学习,提高政治认识,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意志,提高技术和业务知识水平。唐凯为机身漆有毛泽东题写的“北京”两个大红字的飞机剪彩。

    命名典礼结束后,“北京”号即由北京西郊机场调机天津张贵庄机场。当时,鉴于“北京”号飞行时速为380公里,而各机场尚不具备夜航条件,一天之内难以完成天津—汉口—广州的往返飞行,军委民航局决定,开航分两天执行往返航班。

    7月31日,潘国定驾驶着搭乘20余名旅客的“北京”号,从天津张贵庄机场起飞,试飞广州,并于当日下午5时30分,平安抵达广州白云机场。

    8月1日,广州天气晴朗,白云机场航站楼主席台上,悬挂着开航典礼的横幅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画像。军委民航局广州办事处组织了30余人的军乐队到场助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为开航剪彩,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在开航典礼上讲话。开航典礼结束后,“北京”号机组成员在飞机前合影留念。从当年留下的照片看,当时机组人员共有7位,其中两位女性,是新中国最早的空乘服务员。上午10时30分,“北京”号起航,载客7人及行李、货物、邮件等。参加开航典礼的各界代表挥帽欢呼,热烈鼓掌庆祝,军乐队奏起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北京”号环绕白云机场上空飞行一周,向欢送者致意。之后,便升入8500米的高空,向北飞行。

    8月1日上午8时30分,天津—汉口—重庆线开航班机139号,搭载14名旅客,从天津张贵庄机场起飞,飞往重庆。当这架首航班机经停北京西郊机场时,军委民航局举行了简短的“八一开航”庆祝活动。

    中午时分,“北京”号和139号飞机,先后降落在汉口机场。两架首航班机的幸运旅客们,激动得握手祝贺,欢迎的人群纷纷向空乘人员献花,为飞机披彩摄影。热闹场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下午3时10分,两架飞机再次起飞,继续完成首航余下的行程。晚6时10分,“北京”号飞抵天津张贵庄机场,139号也同时安抵重庆。当日,天公作美,气候宜人,两架飞机飞行平稳,圆满地完成了开航任务。与此同时,津汉、津渝及津穗间之航空邮件也开始运送。

    “八一开航”距今已过去7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经过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不懈努力,新中国民航业如今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空运网络不仅遍布全国,也早已布满世界各地。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5521条,国内航线4568条,其中港、澳、台航线111条,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34个(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5个国家的167个城市。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2家,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818架。在当今世界,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

 

    香港《大公报》刊登有关新中国民航“八一开航”的新闻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8月7日 总第3561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