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红色记忆

1949年6月至9月,经多次协商研究,确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

“数说”新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的广泛性

作者:宋香蕾

来源:中国报

2020-08-11 星期二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 中央馆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为团结、民主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珍藏在中央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以下简称《名单》),记录了参会单位及其代表名额情况,体现了会议代表的广泛性。

    毛泽东曾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过程中感慨地说:“开国大事,首先是更多地团结人,要避免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呐!”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需要具有广泛性和鲜明的代表性。为了体现“更多地团结人”这一思想,商定代表名额事宜颇费周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委会下设六个小组,其中第一小组专门负责拟定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参会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从6月至9月间,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先后召开了8次会议,对筹备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和决定,经过多次协商研究,才最后确定了这份《名单》。

    《名单》中的两组数字,体现了当时统一战线之广泛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建国之决心。

    第一组数字,从“45”与“56%”中看代表之广泛。“45”是指当时与会代表来自45个单位,涵盖了党派代表单位、区域代表单位、军队代表单位、团体代表单位、特别邀请人士等各行业各领域的代表。662名代表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党外人士约占总人数的56%。这届新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的构成,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此前,毛泽东在写给民革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民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钧儒的信中说:“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的这一代表组成,充分体现了此次会议的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

    《名单》中记载,当时共有5个方面、45个单位的代表受邀参会。其中,党派代表有14个单位的142名正式代表和23名候补代表;区域代表有9个单位的102名正式代表和14名候补代表;军队代表有6个单位的60名正式代表和11名候补代表;团体代表有16个单位的206名正式代表和29名候补代表;特别邀请人士75名。当这662人的名单确定后,印制成一本册子送给毛泽东审阅,他幽默地说:“这是一本天书。”名列这本“天书”的人,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宗教界等各方面的代表。他们包括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甚至还包括清朝末期和北洋时期较有声望,后来同情革命、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士。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代表构成确实达到了空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第二组数字,从三组“16+2”中见制度之民主。从党派代表人数来看,中国共产党与共同进行过革命斗争的民革、民盟的代表名额相同,均为16名正式代表加2名候补代表,即“16+2”的组成方式。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虽数倍于民革、民盟的党员人数,但中国共产党却坚持与其代表人数相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民主性。

    新政治协商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机构人员,当选的6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民主人士3人,占了一半;4名政务院副总理中,有民主人士2人,占了一半;21名政务院领导成员中,有民主人士11人,占了一多半;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109个正、副职位中,有民主人士49人,其中正职15人,占了将近一半。由此观之,从参会代表到会议选举结果,无一不体现着这届新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的广泛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精神。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662名代表中至少有350人是在国民党特务和港英当局千方百计地迫害下,从香港出发,千里辗转,才最终抵达北平开会的。这些代表的参会之路虽然历经艰险,但他们仍然坚定地选择赴会。这说明,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是民心所向,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7月17日 总第3552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