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红色记忆

中共七大:宝塔山下凯歌扬

作者:余 玮

来源:中国报

2017-07-19 星期三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是中共历史上间隔期、筹备期、会期都创纪录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0天的超长会期内,中共七大在中央大礼堂构筑了我党第一座理论大厦——毛泽东思想,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开会日期屡被延宕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开幕词 中央馆藏

中共七大会场 中央馆藏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之后,中共七大召开时间一延再延,至1945年在延安成功召开,中间相隔17年之久。

    其实,关于召开中共七大的动议早已有之,准备工作进行过多次,但因严酷的战争环境和主观条件不成熟等原因,会议一再延期。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正式将召开中共七大等列为“最不可迟延”的任务,全会决定“委托新的政治局展开必须的准备工作”。之后,由于国民党军队连续大规模地“围剿”红军和根据地,党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战事,自然无力顾及召开中共七大,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召集中共七大的决议,并成立准备委员会。次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加紧从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大会的准备工作,同时决定了中共七大的议事日程。1939年6月、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发出关于中共七大的通知,规定各地要于9月1日前选举完毕。但是,从这年冬天起,战事迭起,国民党在华北发动反共高潮,接着日本侵略者又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攻。在严峻的敌情面前,中共七大的筹备工作只能停止。

    到了1941年3月,局势稍稍有了缓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把中共七大的筹备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审查了代表名单,并重新指定了若干代表。但不久,处于筹备阶段的中共七大因故不得不再一次延期。

    1943年7月17日,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在8个月到9个月内召开中共七大的建议。8月1日,中央政治局又发出了《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决定中共七大改在年底举行。后因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已经启动的中共七大会议进程再次中断。

“小长征”后抵达红色圣地

中共七大代表进入会场

    中共七大代表怀着对党的忠诚、对红色圣地的向往奔赴延安。途中,他们都是便装而行,不能携带武器,又要通过一道道敌人的封锁线,一路上险象环生,遇袭牺牲的事时有发生。据资料记载,新四军和皖南地区代表们的遭遇最为惨烈。他们一行24人在到达安徽无为时,被国民党扣押,最后全部被杀害。

    代表们有的化装成商人、小贩或乞丐,靠一双脚板昼夜兼程;有的是由游击队护送来的,有的则是通过伪军的内部关系护送来的;有的是从国外辗转归来的。1942年夏天,鲁南铁道游击队忽然接到鲁南军区的紧急通知: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津浦铁路,工作队中有一位“0号”首长,务必保证他绝对安全。这位“0号”首长不是别人,正是要奔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刘少奇。他经过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穿越103道封锁线,行程3000多里,才安全到达延安。

    毛泽东在接见历时15个月、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延安的浙江等地的中共七大代表时,称他们经历了一次“小长征”。

    延安没有大的招待所,更别提同时可以容纳七八百人的招待所,大批到来的代表只能分散住宿。代表到杨家岭开会有的是走路,有的是坐车。据有的代表后来回忆:“那时延安很少有车……更糟的是路不平,车子颠得非常厉害,把人摇来晃去,抓车边都难抓住。”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欧阳钦风趣地说:“要是怀孕的妇女坐这个车子,孩子都会给颠下来。”听到这话的人都笑起来,可他们不知道,中共七大代表、陕甘宁边区妇联主任白茜那时恰恰怀着孩子,但她未对任何人说起。

    粮食、蔬菜、纸张、药品以及其他物资的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决定着中共七大能否如期举行。为了不使中共七大因物资供应不足而再次延期,1944年下半年,党中央就组织有关人员开始筹备会议所需物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筹备物资的基本原则:因陋就简,尽可能就地取材。

    为确保大会顺利举行,中央保卫部门还从各部队抽调了一批军事技能过硬、政治可靠的人员,以补充和加强会议的警卫力量。后来担任过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的邬吉成,当年突然接到去某军分区学习的通知,他生前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到了目的地才真相大白:学习是幌子,是为了保密,真实的目的是要送我们到延安,保卫毛主席、党中央”。

抗战胜利前夜的超长盛会

刘少奇所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及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1945年4月23日下午3时,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穿着粗布上衣、圆口布鞋的毛泽东站了起来,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致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一种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坚持的,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反共反人民,继续使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一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对此,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指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指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出来。”

    结束开幕词时,毛泽东高声领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万岁!”代表们振臂响应,声震四方。

    4月24日,大会举行全体会议,毛泽东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他写了一个书面报告,即《论联合政府》,会前发给代表。这个书面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指出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并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会上,毛泽东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毛泽东的口头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摄影师吴印咸一边聆听着毛泽东充满智慧的话语,一边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既用摄影机又用照相机,多角度拍摄下了毛泽东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和神情。

    之后的会议中,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共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主席团作了专门讨论,决定延长会期。为了指导大会顺利进行,在小组讨论期间,毛泽东经常参加各代表团和各小组的会议,非常注意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发现问题还做一些启发引导,让大家进一步思考。毛泽东参加哪里的会议,哪里的会场总是十分活跃。

    中共七大共举行了21次全体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和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各项报告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一致通过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这些报告和决议案,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为夺取抗战胜利、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次无记名投票选出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七大开幕后,新华社即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公开报道,很快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纷纷举行集会庆祝,许多党政军机关和民众团体向大会发去贺电、贺信,敬献贺幛、锦旗,延安的一些机关单位还向中共七大代表赠送纪念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像一声惊雷,引起强烈反响。沦陷区有的同胞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论联合政府》等大会文献,还被伪装成多种版本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广为流传。

    选举中央委员会,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共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在选举中先是小组提名,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预选,再提出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经过反复酝酿和预选,6月9日下午进行了中央委员会的民主选举。这天,主席台前摆放的红色木质投票箱十分醒目。票箱正面的中央,金色的麦穗围绕着铁锤、镰刀构成的党徽,左右麦穗上分别写着“七”“大”二字,党徽上方有一颗五角星。整个会场显得格外庄严。

    投票开始前,大会宣布并通过选票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选举有关事项。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出席大会选举的有533人,因事、因病请假或不能到会的有14人。下午3时半,大会投票开始。10日,选举结果公布,共选出中央委员44人和候补中央委员33人。

    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五人在中共历史上被称为“五大书记”。此次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此为标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有代表回忆说,中共七大上大家喊“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接着说“我52岁”。

    中共七大是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时间已逝,思想的力量却从未走远。今天步入延安中央大礼堂,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不仅是当年的陈设,还有墙上定格瞬间的历史照片,以及照片之外一个又一个蜿蜒展开的故事……

    原载于《中国报》2017年6月9日 总第307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